Life is Podcasting (3) | 播客的生成

Dongyang Vic
5 min readDec 6, 2019

--

随着苹果 2019 年最佳播客的公布,主播们互相祝贺,这可以用「普天同庆」来形容。去年此时,我在年末总结中写到播客对我的影响,现在还常常收到这条微博的转发提醒。

•今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听播客…….

•常常听到「没有好的中文播客」但是中文播客从今年开始真的有了可喜的变化。很多人都开始尝试“回到”电台这种原始的媒介形式来传递某些东西,终于从科技闲聊到其他各种领域了。

•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自己做播客。什么时候豆瓣也能标记播客?

一年过去了,在短文末尾写下的一个个愿望都实现了:中文播客变得丰富,也走向专业,能够支撑起两场 podfest 中文播客节,在凌晨四点播客社区/ podchaser 上可以标记和评论。我也参与了一档播客的制作。作为一个 a podcast librarian,我有幸参与了中文声音元年。因此我想写写今年的新感受,这是第一篇: 播客的生成。

(编织进了众多播客。后附链接)

正是因为中文播客在 2019 年有些盛放的印迹,因此我们得以在 2019 年首尾与 Podfest 中文播客节两度相逢。11月晚秋这一场更盛大的 Podfest 邀请到中外播客的制作者们来解构播客制作,我有幸在现场看到平时喜爱的播客是如何诞生的(以及声音人脸连连看)。

我在网络上查阅过很多播客制作101的手册和视频(比如「利器x播客系列」),也读过了《从 0 开始做播客这本书》。技术帮助入门,新的想法在实际操作中产生,剪完第一集播客时,快给喜爱的主播们打钱是我的第一反应(大家也多多为他们点赞赏吧)。

如果真的有所要求,如果「做给自己的」不是掩饰不满意的借口,包括播客在内,大多数创作其实挺不容易的,总算是又一次印证了看比做易,做比说难。不过,因此我也对播客制作的过程和种种细节更加好奇。

当用「好听」评论一档播客节目时,这意味着什么呢?

多数时候是指内容: 犀利的观点、有价值的建议或者进入了让人无法放下耳机的故事。而无话可讲,恰恰是我试图写东西、做播客时,所遇到的最大障碍,时刻都在与匮乏感斗争,我似乎没有什么可说的。不过,这也是做东西的意义之一: 找到问题和试图回答问题。

This American Life 的制作人在 Podfest 现场分享了她获得灵感、进行采访和协作录制的过程,当被问到她可以推荐哪些播客时,她给了一个令所有人惊讶的回答「sorry 我不听播客。我看书比较多,可能因为人们都不读书啦(笑)。」是啊都等着听。

我意识到制作播客、写作甚或是创业,都有一个共性,就是帮助我们自己(重)生有感受和观察的敏锐性,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中,试图寻找到问题,有一天能够有话可讲。若有人愿意听,那就期待更多的可能性吧。

好听的还有音乐,感谢收集制作播客 BGM 的听友们。 故事 FM 还将整集故事当做电影/歌曲来制作: FM 的声音设计师彭寒,在现场拉片式地分享了言语背后的音乐旋律: 选取各种乐器合奏出声,营造出「北京地铁上的一千万种可能」。

他本意是为内容服务,然而我从此开始注意这种故意为之的好听,这些「配角」们就像是主播们制作时留下的密语。

一天世界片头曲 daisy bell 是第一首电脑模拟人声唱出的歌曲,我试图猜测李如一老师是否有所寓意; 还喜欢 BYM (Blow your mind )的开头音乐,播客 song explorer 有一期专门「赏析」过另一知名播客 the daily 的配乐; 豆友穿堂风和 Bubbler 制作的「A Thousand Hamlets」固定片头则用用多语言念出标题(很像BBC documentary 语言主题系列的开头),有些可爱; 「Weird Work」 片头则化用了汉密尔顿的调子; 「无业游民」将拍手声录入,仿佛我正与他们握手击掌; 以「大家记得敢于去相信」结尾的「翻转电台」,似乎都有着不同的语气和调子,我在固定中感受到真实的变动……

我们在播客中能遇见音乐、书、电影和人物等等的影子,或者是更商业化的品牌。这些公共与私人的相连,不正是内容在穿越媒介(transmedia) 而再次产生吗?

声音这种古老的媒介,与生俱来的亲密性还可以穿透时间和空间,和我们的身体和生活连接。这正是播客的成品之一,它融入进私人的生活场景中,成为回忆的一部分,附上声音的标签,随后而产生的情绪比如放松、慰藉、鼓励和满足,冲动或者是实际行动,都与此时此景分不开。

(未完)

*提到的播客:

A thousand Hamlets、BBC Documentary、Weird Work、This American Life、Blow your mind、The daily 、Song explorer 、无业游民、故事FM、一天世界 (IPN)

写这篇文章时想到过的: change de ma vie、剩余价值、得意忘形、不可理论、迟早更新、文化土豆和小人物….

--

--

Dongyang Vic

Keep recording and planting. // Podcast, book, music, and life. Contact: https://t.me/dongyangvta